近年來,唱衰香港的聲音,時不時響起。
而現今,香港,正用自身的穩健表現,讓唱空看空的人失望,讓“金融遺址論”破產,讓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穩!
去年2月12日,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曾經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拋出了看空香港的觀點。
但今年6月初,羅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接推翻了自己去年的觀點。
僅一年時間,面對港股領跑全球的21%漲幅、天量人民幣南下催生的千億級貨幣增量,及寧德時代創紀錄IPO等鐵證,他在彭博鏡頭前坦承誤判:"中國特質非阻礙,反成香港金融復興核心動力。"
他說:“我曾經認為香港越來越多的'中國特'會是這個城市發展最大的阻礙。但現在看來,香港現在正在發生的這次復興,正是因為得益於這些中國特質。”
他承認自己在一年前預測是錯誤的,現在的他認為,中美貿易戰給了中國香港一個大放異彩的機會。
羅奇反轉的背後,是形勢比人強。
今年以來,香港股市是全球表現最為亮眼的主要市場。
即使經歷四月份關稅戰帶來的全球劇烈波動,截至6月6日,恒指依然增長21%,遠超日經的-4%和標普的+2%。
▲今年以來港股與日、美股走勢
支持港股表現的,正是中美對抗的加劇。
香港作為中國聯通世界,“走出去”的金融窗口重要性上升的大勢所趨。
五月以來,或官或民,大量人民幣資金從國內湧入香港。人民幣兌換港幣,推升港元匯率,觸發了港元匯率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向市場注入天量港幣。
香港的貨幣總量在短短的幾日內,從450億港幣激增至1735億港幣。
▲香港貨幣基數激增
天量貨幣湧入,帶來的是港幣利率大幅降低。港幣隔夜拆借利率HIBOR,從四月最高的4.5%,急落至幾乎為零,而銀行間的實際拆借利率甚至為負。短端的低利率進一步帶動長端的銀行借貸利率下降。對於香港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刺激作用。
▲港幣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下降
5月20日寧德時代在港股上市。IPO的國際配售超額認購30倍,創港股近年新高。
而寧德時代還只是一個開始。
為什麼港股能逆勢領跑?原因有二:
一是港股本身的估值優勢。在經歷過去兩年持續低迷之後,港股很多優質藍籌股和新經濟概念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吸引了大批“抄底資金”。
二是全球避險情緒上升,部分歐美資金出於對本國經濟前景及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選擇流入香港。特別是美國近期政策頻繁調整,加劇投資者對其市場穩定性的疑慮。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將成為一系列回歸中國市場的頂尖企業維持國際資本融通的必然選擇。
基於穩定的經濟預期,香港特區政府將全年GDP增速預測維持在2%-3%。國際評級機構亦普遍看好,惠譽、標普、穆迪三大機構均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穆迪更上調信用評級展望,稱香港應對全球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緊張的能力依然突出。
縱觀當前形勢,香港資本市場的復蘇不是偶然,而是內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港股估值優勢、政策穩定、金融制度靈活,具備吸引全球資金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緊張帶來的資金避險需求,令香港意外成為資本避風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直言:“外部環境不確定,但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在地緣政治動盪、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當下,香港若能持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升金融創新能力、拓寬金融產品管道,將有望在這輪全球資金重配浪潮中,迎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紅利。
對內地投資者來說,香港資本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窗口期”,既是風險對沖通道,也是優質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未來的香港,或許比想像中更值得期待。